您现在的位置: 起亚 > 起亚车展 > 正文 > 正文

压榨20万台产能东本竟然还不如现代起亚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5/22 16:22:25
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jdsb/170125/5212071.html
本文由铖然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作者钟奕。炎热的七八月份向来是车市的淡季,这两个月新上市的车型也逐渐减少,重磅车型也只是屈指可数。而在近期新上市的车型中东风本田的CR-V算是一款相对重量级的车型了。全新一代CR-V如果从车型历史来看的话已经属于第五代产品了,而其生命周期已经超过了20年。自年引入国内销售后,CR-V也算是车坛里的一棵常青树了。不过今天我们并不打算谈CR-V的故事,而是在CR-V全新换代后,随着销量的逐步攀升,向来吃紧的产能问题将如何应对?工厂产能超负荷40%极限在哪?自从第十代思域出人意料的火爆之后,东风本田的产能问题就成为最痛幸福的烦恼。目前东风本田在华投产的仅有两个工厂,合计年设计产能为48万台,另外作为配套的武汉发动机工厂年产能也在48万台左右。去年东风本田全年实现销量达到59.5万辆,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说过,当时东风本田的两家工厂已经按照双班生产,产能利用率到达%。陈总当时还强调%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工厂的极限,再提升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出现。然而时隔半年,正当人们还在为今年东本如何完成65万台销量的目标而担忧时,东本却宣布将全年销量目标从年初制定的65万台提升至68万台。我们相信在这过去的半年中,东本共产内部一定做了很伛整改措施,尽全力再次对产能进行了深挖。但是如果按照68万台销量的目标来看,产能销量比将超过1:1.4。虽然我们对整车制造厂的运营流程不是很了解,但是既然半年前%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接近极限,现如今%的产能利用率是否意味着生产品质、生产环境、生产安全各环节的风险都在增加?这里我们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论建厂魄力不及现代起亚东本第三工厂的建设是从去年底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发生后才仓促启动的。目前来看,东本第三工厂距提供首批12万台整车生产能力大约还需要两年时间。另外,配套的武汉发动机厂也于近日才正式开始投资扩容,项目扩容成功后,发动机产能也将同步提升12万台。但是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按照东本目前的产品销售趋势来看,即便2年后增加12万台产能,其工厂依然需要超负荷运转。相对于东本这种作茧自缚的情况,身为韩系品牌的现代和起亚倒是可以给东本好好上一课了。由于涉及多方原因,韩系品牌市场占有率在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比如北京现代,现有产能万台,今年上半年销售同比下滑65%仅为30万台,从数据上看已经出现了较大的产能闲置。但就在不久前,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正式投产,品牌产能扩大至万台。而同样销量惨跌的起亚也宣布将在江苏盐城建设第四工厂,建成后产能将由现在的73万台增加到万台以上,而今年前七个月该品牌销量不足15万台。现代和起亚两家韩企为何在销量下跌的情况下上马新工厂?一方面正如东本现在遇到的产能瓶颈一样,整车制造厂从项目上马到正式投产一般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如果等到产能吃紧再开始建造新工厂显然为时已晚。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韩系品牌在华销量夭折除了产品本身竞争力开始下滑之外,还受到了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何时会减轻或消散,谁都说不好。此时新建工厂,反倒是体现了现代、起亚对自身产品及企业未来发展的自信。写在最后除了新建产能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东本其他方面的调整,比如发动机方面停产了不符合潮流的2.4L发动机,将更多产能投放到1.0T产品上;另外在1.5T这款至关重要的发动机上,东本还在向同门的广本协调资源。不管怎么说甜蜜的烦恼已经存在,作为消费者也许只希望东本不要以产能不足为由,对终端产品进行加价销售。不过显然,目前加价销售的现象出现了抬头,如不加以遏制显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是我们所不想见也不能容忍的事。(文/钟奕)邱小铖,江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新媒体。有态度,邱小铖就是那么任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yaf.com/qycz/1138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起亚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