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地笋苗寨刚下怀化高铁站,便和朋友租了一辆起亚轿车,打算自驾游去地笋苗寨。租金并不贵,提前在租车公司预订的,每天租金不到。这里离地笋苗寨约公里,开车2小时左右。标志大楼地笋苗寨属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简称靖县),东哥和痞子两人早在靖县等着我们,从靖县去地笋苗寨还要开车走20公里山路,我们约好一起在县城吃过中饭后开车进山。乡村风景虽然已经是11月份,但秋日的午后阳光依然晒得车内很暖和。车子在山路上蜿蜒前行,这是一条刚刚修好不久的旅游公路,公路随着山岭的起起伏伏在树林、田野、村庄间穿行。我打开车窗,车外的空气带着秋日的凉爽和树林间的氧离子从鼻孔钻入肺腔,我不禁深吸一口气,驱走午后的困倦。苗寨印象约半小时后,车子转入右手边一条更小的水泥道路,道路夹在两座山间,往里看不见任何东西。在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上行驶了约两分钟,一大片村落出现在眼前。准确的说,是出现的在山脚下,而我们的车子还在山间。一眼望去这片村落,它四周被群山环绕,村落里到处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都是木头搭砌而成,顶上盖着黑色的瓦片。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朴实的村民村口设有一片很大的空地作为停车场,我们把车停好后向着村里走去,进村的道路只有一条。村口的几只黄狗趴在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无暇理会我们这些游客。经过一座小石拱桥,桥旁边立着一块公示牌,上面有本村各家各户的联系人姓名以及电话,游客可以选择任意一家住宿及吃饭。这是真正的“私人民宿”。正宗腊肉东哥和痞子在这里呆了已经有大半年,他们经营着一家腊肉加工厂,所谓的“大学生创业”。这里的老百姓都很淳朴,也很热情,当然他们的热情不是像某些景区的商贩一样高声叫卖或者招揽游客。他们安静的坐在自家门口抽着烟,或者聚在一起下棋,或者在锯一根新的木头装修自己的房子。他们有时会抬头看我们一眼,那眼神平静又自然,似乎我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明星拍摄他们见过的世面可大着哩,湖南卫视有一年“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在这里拍摄了一期。可是来了许多大明星的,黄磊、陆毅、吴镇宇、曹格等等,很多村民家里面还留着和明星的合影,而他们家的柚子树、鸡棚等等说不定都是上过电视的。做饭了东哥和痞子两人似乎与每个人都很熟,他们向路边的正在干活的砖瓦工自然的递着烟、又高声和开着拖拉机路过的打着招呼。这里的节奏平淡而缓慢,如果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这里毫无疑问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村里放牛的时光,在这黄昏的吊脚楼下,我似乎卸下了一个沉沉的包袱,轻松得如同一只气球,就要随着夜晚的到来融入这小村的暮色里,我知道来对了地方。晚上的宴席是这次旅游的重要主题之一,苗寨人的热情好客在酒席上将展露无遗。苗寨人接待客人用的是长凳宴,矮矮的小长桌一头接着一头,大家相对而坐,凳子更加低矮,坐下去就像日本人跪在榻榻米上吃饭一样。宴席开始苗寨人住的都是吊脚楼,楼板干燥结实,即便直接盘腿而坐也无妨。坐在小长桌一头的中年男子是宴席的安排者,俗称“龙头”,他首先略带自豪的介绍了这张饭桌的历史----这是搬上过“天天向上”节目的一张桌子,而且上面有“汪涵”的亲笔签名,然后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喝酒的基本习俗,习俗太多我也不太记得了。吃喝正酣喝的是当地的米酒,酒精度并不高,但是每次都倒一小碗并且须一饮而尽,深秋的夜晚渐渐寒凉,但随着酒意渐起,热闹的喧哗声充满整个房间,旁边的火炉上一口大铁锅正呼呼冒着热气。此情此景,不由得映衬了白居易所写的《赠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篝火晚会不知什么时候楼下开始热闹起来,似乎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外面聚集。“龙头”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赶巧,外面恰好有篝火晚会,还会表演一些苗寨节目呢。大家正好喝在兴头上,怎么会放过这个热闹的场面,于是我们结伴而出,一起来到了外面的广场上。广场两头搭有看台,中间已经燃起了三堆篝火,火苗熊熊窜起,在黑夜里被风拉扯着,似乎在对抗这深秋夜晚袭来的严寒。而一群群人已经围绕着篝火,跳起了各种舞蹈。我们趁兴加入了这只队伍,手拉手围着篝火胡乱跳了起来。于是与寒冷对抗的,不只有那三堆篝火,还有舞动的人群和跳跃的心。(少量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yaf.com/qyls/1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