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天,随“河南思客作家采风团”到孟州市采风,离开韩园已经两年多了,但韩愈墓冢上长满的酸枣树仍然不时在眼前晃动,其画面常常与园内矗立的花岗岩雕像——韩愈那坚定、刚毅、自信的目光叠加,逼视着我去思考韩愈艰难坎坷的人生命运以及现实意义。
名人陵墓上有种草的,也有种树的。树多为柏树,也有自生自灭的杂花生树,但韩愈墓冢上栽植的却是酸枣树,而且据说结出的小枣西边甜,东边酸。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仅此就大有深意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我去拜谒韩愈墓的时候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墓冢上的酸枣树枝光秃秃的,唯有枝条上锋利的尖刺直指天穹,发出冷冷的光;有的枝条刚刚吐出新芽,娇小嫩绿的模样惹人爱怜。
站在墓前,我盯着墓上的酸枣树一直在想,想酸枣树的果实“西甜东酸”,想这种奇特的植物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更想韩愈,想他的命运多舛,想他做人与作文对现实的意义。
墓上的酸枣树一甜一酸,正是韩愈坎坷宦途的象征;酸枣树上的刺,恰恰是他刚正不阿、坚韧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写照。他的一生“酸多甜少”,愈挫愈奋,矢志不渝,坚定执着,恐怕在古人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韩愈了。
想想韩愈(~年)这一辈子真够倒霉的,也足够后人敬佩的!
他从生到死,从科举到仕途,57年短暂的岁月,颠沛流离,屡屡遭贬,屡屡崛起,一辈子顺境没有逆境多,且永远在逆境中奋斗,始终没有低下倔强的头颅,始终葆有昂扬的斗志和坚不可摧的锐气。
韩愈早年和当时一般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一样,怀抱壮志,科举求仕;但在现实环境中,却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道路。
韩愈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他聪明早慧,7岁读书,13岁能文。但自幼就很不顺利。他出生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不久,强藩跋扈、回纥内侵,宦官弄权,各地民变蜂起。他更遭遇家庭不幸:出生未满两个月,母亲去世;3岁时父亲去世,被长兄韩会和嫂夫人郑氏收养。唐大历十二年(年),韩愈10岁的时候,韩会在朝时依附的权臣元载败灭,受到牵连贬官岭南,韩愈随同南行。这是他第一次南下贬所。不久后,韩会病故,韩愈随同嫂夫人郑氏扶灵柩返回河阳故里。韩愈幼年的艰难困顿,早已超越了他的年龄界限,却奠定了他人生历练抗击摔打的坚实基础。
韩愈从19岁开始考科举,4次才考中,参加吏部考试,3次都没有通过,只好到方镇里去做幕僚,一直到36岁才做了个监察御史。
韩愈虽然科举、吏部考试一直都是屡战屡败,虽然一直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让自己发挥真才实干的工作,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都非常糟糕,使得韩愈不得不整日里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受尽眉眼高低、世态炎凉的屈辱,虽然暂时的温饱有时候也会让韩愈觉得一时满足,但是韩愈之所以是韩愈,就在于他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困顿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的追求。
按理说,好不容易有了官做,老老实实做个太平官不就行了吗?管那么多闲事,操那么多闲心,找那么多麻烦干嘛?然而,韩愈绝不是一位甘于寂寞、明哲保身的人。他不愿尸位素餐,当一个碌碌无为、混吃混喝的官。当不了官的时候,空怀壮志就不说了,一旦当了官,他就秉公执政;一旦当了官,他就刚直不阿;一旦当了官,他就坚持原则。这是他做人的底线和为官的官德。他绝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个人利益改变自己的初心。其结果是,只要是秉公直言,说实话,他就会立刻倒霉。
唐贞元十九年(年),韩愈36岁。这一年末的12月,他在仕途上卷入革新派和守旧派斗争,遭受重大挫折,被远贬为岭南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任县令,实际是被流放了。
在唐贞元十九年底的严冬季节,韩愈踏上“南贬”的漫漫长途。赴岭南,出武关,下襄汉,过洞庭,溯湘江而上,历经山路崎岖、江河风涛之险。次年春,方抵达贬所连州阳山。
这次是韩愈第二次下岭南。他所走过的是少年时期随同故去的兄长韩会走的同一条路。而这一次是政治迫害和打击集于一身,人生境遇陷入困境。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饱受征行、流贬之苦,人生旅途中经受了巨大磨难。他在艰难征途、荒凉贬所,矢志不渝,仍在勤学精思,著述不辍,总结、写作出纲领性著作《原道》等。新的人生体验,新的精神境界,又使他创作出许多特色鲜明的精彩诗文。
52岁那年,因谏迎佛骨,韩愈再次被贬。这一次贬得更远,一下子从繁华的都城长安贬到岭南荒僻之地潮州。
这已是韩愈第三次南下岭南。没人知道,韩愈在接到诏书的第二天就上路了。
韩愈出发后,按照朝廷规定,罪人之家不可留京师,家属随之遣逐潮州。韩愈有1个儿子,4个女儿,除了儿子已经20岁,女儿们都未成年。韩愈的兄长和侄子们都已经去世,他们的子女当时也都由韩愈抚养。一家老小加上仆从,总计大概有百余人,全部被遣送出京。他的四女挐12岁,本已抱病卧席,被迫乘车上道,贫病交加,惊恐万分,2月2日夭折于商南(今陕西商南)层峰驿,只能草草就地掩埋。当时韩愈已抵达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不知道消息。直到后来北归,始得携带尸骨,归葬河阳祖茔。经过3个多月的辛苦奔波,韩愈4月末到达潮州。
韩愈走到位于长安东部的蓝田的时候,他的一个侄孙在那里迎候他,看到侄孙,韩愈写下了一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意思是:我早上给皇上写了一封奏章,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遥远的潮州,想要为江山社稷、为皇上清除弊政,哪里还会爱惜自己这年迈体衰的身体呢?茫茫云海遮住了秦岭,我的家又在哪里呢?想要前行,可是漫漫大雪封住了关口,快马也止下了脚步。知道你大老远地赶来见我,必定有一番心意,应当是要到遥远的潮州去收拾我这把老骨头吧?
这一首短诗,把韩愈悲伤、怨愤、不屈的意志、失意的悲观等种种复杂、矛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为有贯穿全篇的道义感和无畏精神,使得作品“语极凄切,却不衰飒”(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三纪昀批语),颇具杜甫“沉郁顿挫”的风神。
韩愈在潮州一年多的时间里,放奴婢,兴学校,驱鳄鱼,治水害,颇多善政,遗惠后人。特别是在潮州,历代受到崇祀,至今保存遗迹甚多,相关传说也传诵不辍。
韩愈一生当中,有四次最为精彩的政治表现:第一次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上书唐德宗请求减免灾区的赋税,结果遭到贬谪。第二次是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叛军,获得胜利,并撰写《平淮西碑》,这是韩愈一生达到的最高峰。第三次是上书唐宪宗,劝阻奉迎佛骨,结果被贬。第四次是单刀赴会,直入虎穴,安抚叛军将领获得成功。
这里且说韩愈“平淮西”和镇州劝降的表现,看看韩愈的“甜”究竟甜到何种程度,分享一下他的得意人生。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年),韩愈49岁的时候,他开始担任中书舍人。从39岁到49岁,这10年间,韩愈的官品由小小的八品慢慢提升到了五品,位置由相对边缘的教育系统一点点走到了决策中心。
唐元和十二年,诸军已出讨淮蔡四年不克,师老财竭。7月,裴度得到唐宪宗支持,出任淮西宣尉招讨处置使亲自督战,韩愈被任命为行军司马。他先出关赴汴州,说服在那里的都统韩弘给予协力。7月,裴度赴淮西,韩愈随军出征。10月,蔡州平。征行路上,韩愈精神振奋,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回朝后,以功授刑部侍郎,并受命撰写《平淮西碑》。这是韩愈一生最为荣耀的时期,也是他的抱负得以部分实现的时期。
韩愈从潮州回朝的第二年——唐长庆元年7月,由国子监祭酒转兵部侍郎,又做了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就在韩愈调任新职的第三天,成德镇(治镇州,今河北正定)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杀节度使田弘正及其僚佐、家属,自称留后,求节钺。朝廷出讨不利,廷凑反出兵围深冀节度使牛元翼于深州(深州,今河北深县)。朝廷授命韩愈为宣慰使,出使镇州劝降。当时朝臣都为之危惧。而他以一介书生,身入逆乱之地,严辞谴责,晓以大义,挫败廷凑的凶焰。后来廷凑罢兵,韩愈立下功劳。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韩愈给予高度评价,其中苏轼的评价最具代表性:“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韩文公庙碑》)
后两句是对韩愈品格的赞誉。前两句一则表扬他的文学成就,再则赞扬他振兴儒道之功,大体概括了韩愈一生的主要业绩。
作为政治家,韩愈在方镇幕府做过幕僚,还担任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国子监祭酒,担任过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担任过县令、刺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行军司马,担任过京兆尹、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不同的职务。在唐代文学家当中,在“唐宋八大家”当中,像韩愈这样拥有全面政治阅历的人并不多。
作为一个文学家,韩愈与柳宗元开创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与孟郊一起推动唐诗的创新变革,形成了著名的韩孟诗派。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散文家,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我静静地伫立于韩愈墓前,深情仰望墓冢上蓬蓬勃勃的酸枣树,回顾韩愈酸甜并举、非凡壮阔的一生,精骛八极,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穿越时空,与从历史中款款走来的韩愈先生对话,让我对“挫折与奋斗”有了新的认识。
韩愈4次才考中进士,两次被贬,三下岭南,挫折不可谓不大,但他不惧挫折,越战越勇,人生常常揭开新的一页。因此,我们说,挫折是一所大学校,战胜挫折就是战胜自己;奋斗是挫折的催化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不怕挫折,敢于奋斗,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会创造出彩的人生。(年10月28日,本文配图摄影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韩愈杯征文选登
●“‘韩愈杯’散文原创作品赛”征稿启事|编辑部
●雪落韩园|程龙
●韩愈的师生情愫|张新锐
本篇审稿吴天敏组版易涛
作者简介
李树友,男,年7月出生于开封,河南长垣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理事,河南省政协文史撰稿员。曾供职于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本文作者李树友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 委 胡建武庄凤娟李智信
张红阳张广杰杨政民
总策划 吕佩义
出品人 杨海燕
初心
思想,影响人生
文字,抚摸心灵
战略合作
河南爱好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兰考县裕桐中学
河南省鸡冠洞风景名胜区
友情支持
新华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声明
感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yaf.com/qycx/8441.html